民法典法律知识

被吊销执照的企业是否有法人资格

2021-06-07 17: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随着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应运而生。在庞大的市场维度里,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难免会有所冲突或者矛盾。那么如何去认定法人资格呢?下面找法网小编详细为您解释被吊销执照的企业是否有法人资格。
被吊销执照的企业是否有法人资格

  一、被吊销执照的企业是否有法人资格

  法人资格还存在,只是不能继续对外经营.这是两个层面的法律问题。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并办理注销登记。在企业清算完毕并办理注销登记前,企业的民事主体和诉讼主体资格仍然存续,可以在清算范围内进行民事活动和诉讼活动。债权人可以已经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为诉讼主体起诉,如果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无法参加诉讼,也可以起诉该企业的清算主体。

  二、法人名誉权侵权认定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符合以下四种情况。1、行为人有主观过错。行为人有过错是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假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法人名誉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后果发生的,其推断为具有损害法人名誉的主观故意。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损害法人名誉的后果却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最终导致法人名誉受损的。

  2、有损害事实的结果。行为人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法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对于法人,在社会评价地位下降,或者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除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对法人没有造成名誉受损,即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侵权人要具备在有主观过错的基础上,实施行为且造成了损害事实的发生。

  3、行为人的行为性质属于违法行为,是不合法的。具有违法性。行为人在违背自己的的法定义务时,积极的造就损害事实的发生。降低法人在社会上的名誉,导致法人在社会的评价降低。比如有诽谤、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

  4、损害事实与行为人的行为存在着因果关系。当行为人的行为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了法人名誉受损,并且存在着损害事实的结果。一般说来,侵权人的行为是违法的,且有过错,即便是间接损失,也应确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三、侵犯名誉权的惩罚

  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侵权人正在实施侵权他人财产、人身的行为,被侵权人可以依法请求其停止侵害行为。

  2、恢复原状。恢复原状是指恢复权利被侵害的前原有的状态。

  3、消除影响。消除影响是指侵权人在侵权范围内,为被侵权人消除不良后果的一种补救措施。

  4、恢复名誉。是指在侵权范围内,恢复被侵权人的名誉。通常与消除影响相联系。5、赔礼道歉。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利益造成妨碍或者损害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不当性,对被侵权人表示歉意而请求对方原谅的行为。

  在生活中,作为法人企业被侵害了名誉权。不仅要维护员工的利益同时,还要维护好企业本身的利益,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以上内容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分析的被吊销执照的企业是否有法人资格如您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我们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