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继承权有诉讼时效的规定吗

2021-08-25 09: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实际中,我们都知道继承纠纷可以分为2种情况,一种情况非侵权纠纷,另外侵权纠纷发生继承方面的纠纷,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进行诉讼,那么有些朋友就会疑惑继承权有诉讼时效的规定吗?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解答这个疑问,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欢迎大家阅读。
继承权有诉讼时效的规定吗

一、继承权有诉讼时效的规定吗

继承权有诉讼时效,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二、继承法上继承权诉讼时效性质之认定

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之间并无继承权“有”与“无”的争议,在处理被继承人遗产时,不论间隔时间长短,都应当按照共有财产析产的法律关系来处理,适用民法通则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

通说认为,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仅适应于债权而不适用于物权。尽管学理界还有一定的争议,但审判实务中对物权特别是不动产的保护,不适用民法通则第七章规定的诉讼时效,已是共识。

物权保护的五种请求权,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形:

1、为确认物权归属和内容的物权确认请求权;

2、为基于物权行使的物权请求权,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或消除危险请求权等;

3、、为对损害物权的侵权请求权,即损害赔偿请求权。对上述请求权能否适用诉讼时效,物权法没有明确规定。通说认为,物权确认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损害赔偿请求权则适用二年的诉讼时效。对于物权请求权(即确认物权归属和内容、返还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险四类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争议很大,物权法对此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笔者认为,适用诉讼时效应该慎重,在目前没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以物权请求权暂不适用诉讼时效为宜,以便充分保护物权人的物权。

共同共有的不动产进行确权、析产,当属物权请求权,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的上述指导性意见,不适用民法通则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本案原告主张确认丁*敏名下房产为共同共有财产,法院依法应当支持。二审显已超过法律规定的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时效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三、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以上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继承权有诉讼时效的规定吗的相关内容,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继承权有诉讼时效,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