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能不能放弃民事权利

2021-09-06 19: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主要保护公民的民事利益,民事主体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那么民事权利可不可以放弃。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能不能放弃民事权利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能不能放弃民事权利

一、能不能放弃民事权利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依照上述规定,民事主体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民事权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放弃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对民事权利的处分,是对民事权利的特殊行使方式。但是,对民事权利的放弃应当采取何种形式,法律似乎并无明确规定。

民事权利的放弃是民事权利主体的自主行为,他可以向义务方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而意思表示必须向相对人作出,以便使相对人了解意思表示的内容。其次,采取默示方式放弃民事权利并不违背法律规定,再次,权利人还可以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权利。

二、民事权利的概念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包括:权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种利益(如人身权)和通过一定行为获得的利益(如财产权);权利人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其享有或实现某种利益;在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三、民事权利的特点

在中国,民事权利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平等性。每个公民不分年龄、性别、民族、宗教信仰、职业、地位等,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

(二)连续性。公民的民事权利从其出生至其死亡,法人的民事权利从其成立至其消灭,自始至终都享有法定的民事权利;

(三)真实性。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强大的物质基础,使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得以保障。民事权利依不同的标准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绝对权和相对权,请求权、支配权、形成权和抗辩权,主权利和从权利等等。

民事主体可以放弃民事权利,因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的权利。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能不能放弃民事权利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