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

2021-01-14 15:0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是非常常见的,主要是对一方当事人的一种保障,也是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一种约束,只要没有达到条件该行为就无效。俺们对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是怎样的?下面就让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是。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类型分为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

  延缓条件又称停止条件或生效条件,是指对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起推迟作用的条件,即民事法律行为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在条件成就时,才能发生效力。

  解除条件又称失效条件,是指可以使已经生效的法律行为失去法律效力的条件。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怎么生效的

  合同生效,则指具备有效要件的合同按其意思表示的内容产生了法律效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合同成立时具备了生效的要件,因而其成立和生时间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是:

  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这实质上是法律对合同主体资格作出的一种规定。主体不合格,所订立的合同不能发生法律效力。合同主体,无非是自然人和非自然人两类。非自然人作为合同主体,主要的行为能力。自然人作为合同主体,其合同行为能力的有无,应根据其民事行为能力的状况来确定。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这是合同有效的另一个要件。所谓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当事人在缔约过程所作的要约和承诺都是自己独立且真实意志的表现。在正常情况下,行为人的意志,就是与其外在的表现相符的。但是,由于某些主观上或客观上,也可能发生两者不相符的情形。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是合同生产要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合同欠缺合法性,没有补救的余地,只能归于完全地效。合同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其所指包括合同的目的和内容两个方面,即合同的目的和内容都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这里所说的“法律”,既包括现行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中的强制性也包括国家政策的禁止性规定和命令性规定。

  三、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全部内容。总的来说,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需要双方一起来进行协商解决,这一点我们要清楚。欢迎咨询找法网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