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13 17:2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并主张权利的一定区间,我们称之为诉讼时效。在某些特殊情形下,诉讼时效不单不会计算,还会发生中止的效果。那么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有哪些呢?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有哪些

一、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二、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是不一样的,具体有这些区别:

(1)发生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诉讼时效的中止是只能发生在时效的期间的最后的六个月以内的,而诉讼时效中断是可以发生在时效的期间的任何的阶段的。

(2)法定的事由是不一样的。诉讼时效的中断的法定的事由是这个当事人可以通过主观的意志来决定的事实,就像起诉,而诉讼时效的中止的法定的事由则不一样,是当事人无法通过主观的意志来左右的事实,就像不可抗力,或者是债务人的失踪。

(3)法律的后果是不一样的。时效中断的法定的事由是不算发生之前已经过去的时效的。

三、民法典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权,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物权返还请求权,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请求权,撤销权,解除权,人格权受侵害当事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都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有哪些的信息,由上可知,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包括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等。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