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有哪些

2021-01-26 17: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公序良俗是生活中的一种最常见的社会道德,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大家不约而同的,形成一种没有文字的生活规范,以此来要求自己或者身边的其他的人民群众。那么民法典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有哪些,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你一一解答。
民法典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有哪些

一、民法典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有哪些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各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它可以弥补法律禁止性规定的不足。公序良俗是建设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建设水准的重要标志。公民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既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又要符合道德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8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的具体要求

(一)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所谓不得违反法律,就是要求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只要法律未明文禁止,又不违背公序良俗,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创设权利、义务内容。

(二)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公共秩序,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基本秩序和根本理念,是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相关的基础性原则、价值和秩序,在一些民商事立法中也被称为社会公共利益。

三、公序良俗原则的司法适用

公序良俗原则是较为抽象的原则,只有在现行法缺乏相关规定或者发生规范冲突时才能适用。原则上,现行法有具体规定的,优先适用法律的具体规定。

公序良俗原则既是一个基本原则,又是一个不确定概念,此种概念无法通过定义的方式确定其内涵,因此在具体适用中,必须要通过对概念的类型化,从而使法官在适用中能够寻找到更为确定的标准。在对概念进行类型化时,首先应当以一个社会特定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念为基础,因为道德观念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应当以当下的价值观念作为标准。

其次,要把握善良风俗的变动性,根据特定历史吋期人们主流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进行判断。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民法典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有哪些的相关内容,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公序良俗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一定的基本原则,公民需要遵守公序良俗的规定。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