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关于协议确定监护人有哪些规定

2021-01-27 09: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于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而言,监护人是很重要的,可以对他们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监护人的确定在我国法律中也有所体现,那么民法典关于协议确定监护人有哪些规定呢?接下来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法典关于协议确定监护人有哪些规定

  一、民法典关于协议确定监护人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条规定,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一方面允许适格的监护人以协议方式,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监护职责进行分配;另一方面又强调了协议结果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当被监护人是老年人时,其配偶年纪可能也已经很大了,监护能力较为有限。如果按照法定监护的顺位,配偶为第一顺位,此时如果加入意思自治要素,解决法定监护顺序僵化、死板的缺陷,使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和监护双方的主观意愿得到充分考量,作出最为合理的监护人选任安排。通过协议方式确定由其他具有监护资格的人承担监护职责,无疑是一个更为合理的选择。

  二、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防内止其受到人身侵害。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或精神病人的康复及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除非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否则监护人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4、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对未成年人应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约束被监护人的行为,防止其实施不法行为。

  5、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6、代理监护人进行诉讼。当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有争议时,由监护人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活动,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怎样确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对未成年人确定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又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作为监护人。

  3、若无上述法定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在确定监护人时,可以由法律所规定的的具有监护人资格的人协议,商定出最终的监护人,它们所确认的监护人应当征得被监护人的同意。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解答的民法典关于协议确定监护人有哪些规定及相关问题,如果您对于监护人的知识还存在疑问,可以来找法网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