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效力如何确定

2021-01-27 15:5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大家平时对法律的了解可能比较少,在民法典中,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要符合法律规定才成立的,如果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并不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那么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效力如何确定,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
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效力如何确定

  一、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效力如何确定

  除斥期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重大误解具体内容有哪些

  1、重大误解可分为双方的重大误解和单方的重大误解。

  2、与合同订立时存在的事实有关。被合同双方据以错误判断的事实必须是在订立合同时存在的事实,而不是在订立合同后才发生的事实。这样的错误便不是对合同订立时所存在的事实的判断错误,而是对合同订立后将要发生的事实的判断错误。

  3、事实必须是合同订立所依据的基本前提条件。假设在4月份,一位土地承包人签订一项合同,按当时的市场价格出售将在6月份收获的小麦,则订立合同时的小麦市场价格便构成了合同订立所依据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

  4、重大误解须是本质性的,一般误解不构成重大误解。所谓重大误解是本质性的,是指表意人如不发生重大误解就不可能为该意思表示。实践中本质性的重大误解一般涉及行为性质、标的物、对方身份等重要因素。

  5、受重大误解不利影响的合同方不承担重大误解发生的风险。换言之,重大误解与某一事实相关联,对于该事实发生重大误解的风险已被设想到,或者考虑到相关情况,该重大误解的风险应由重大误解方承担,此时该重大误解方不得请求撤销。

  6、重大误解非由表意人重大过失所引起,否则该表意人不得以重大误解为由请求撤销。单方重大误解除须符合上述各项条件外。但一方重大误解,另一方已依对合同的信赖行事时,除非另一方也发生重大误解,或另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重大误解但未提醒,使对方一直处于重大误解之中,不得主张重大误解。

  三、重大误解的救济方式有哪些

  重大误解与合同解释也有密切的关联,但这是对有问题的合同两种不同的救济方法。

  重大误解的救济方式是变更或撤销合同;

  而合同解释是在保持合同效力的基础上,确定有争议的合同条款、词句的意义。

  重大误解是对与合同订立有密切关系的重要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合同解释场合,一般是由于当事人对条款、词句的含义或意义理解不一致。但不能否认,对合同条款、词句的含义理解不一致,有可能是因为当事人的误解造成的。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重大误解的救济方式有哪些的具体内容,从民法典的规定来看,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并不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如果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的,撤销后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上找法网网站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