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关于条件成就和不成就的拟制的规定是什么

2021-01-27 17: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2021年,新的民法典正式生效,大家平时对民法典的了解可能比较少,在民法典中,民事主体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可以在民事法律行为上附条件,所附的条件达成后,民事法律行为就会生效或者失效,除了附条件,还可以附期限,民法典关于条件成就和不成就的拟制的规定是什么?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
民法典关于条件成就和不成就的拟制的规定是什么

  一、民法典关于条件成就和不成就的拟制的规定是什么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二、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三、附条件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合同生效,则指具备有效要件的合同按其意思表示的内容产生了法律效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合同成立时具备了生效的要件,因而其成立和生时间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是:

  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这实质上是法律对合同主体资格作出的一种规定。主体不合格,所订立的合同不能发生法律效力。合同主体,无非是自然人和非自然人两类。非自然人作为合同主体,主要的行为能力。自然人作为合同主体,其合同行为能力的有无,应根据其民事行为能力的状况来确定。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这是合同有效的另一个要件。所谓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当事人在缔约过程所作的要约和承诺都是自己独立且真实意志的表现。在正常情况下,行为人的意志,就是与其外在的表现相符的。但是,由于某些主观上或客观上,也可能发生两者不相符的情形。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是合同生产要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合同欠缺合法性,没有补救的余地,只能归于完全地效。合同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其所指包括合同的目的和内容两个方面,即合同的目的和内容都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这里所说的“法律”,既包括现行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中的强制性也包括国家政策的禁止性规定和命令性规定。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民法典关于条件成就和不成就的拟制的规定是什么的具体内容,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来看,相关的内容都是非常详细的,在实际的生活中吗,这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常见的,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上找法网网站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