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阻止条件成就的效果是什么

2021-01-28 08:5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签订合同时是可以附加条件的,当附加的条件被满足之后合同正式生效。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促成或阻止条件的实现。民法典中就对这种行为的效力做出了相关规定,那么民法典阻止条件成就的效果是什么呢?接下来跟找法网小编来看看吧。
民法典阻止条件成就的效果是什么

  一、什么是条件成就

  条件成就指的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双方签订合同时,法律行为成立时效力是否定的,其何时生效、是否生效,要看所附的条件是否成就。即按照双方的约定,当事双方中的一方在合法的情况下,达到了相应成就,满足了合同中所附的条件,合同另一方就应当认为条件成就,合同即可生效或失效。

  二、民法典阻止条件成就的效果是什么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三、条件成就与不成就的拟制

  条件是否成就,对当事人利益影响巨大,双方当事人在订立附条件的合同后可能会后悔,不愿意合同发生效力或者希望合同尽快发生效力,违反双方约定附条件合同的初衷,不当阻碍条件成就或不当促使条件成就,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应予否定。为此,立法上专设有条件成就与不成就之拟制制度,防止当事人不当阻碍条件成就或不当促成条件成就。条件成就或不成就之拟制包括两个构成要件:一是阻止或促使条件成就者为因条件不成就或成就而受利益的当事人。如果阻止或促使条件成就者为因此而利益受损的一方当事人或者为无利益关系的第三人,则不构成拟制。二是当事人以不当行为阻止或促使条件成就。当事人之行为是否得当,应以其行为是否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为标准,如果当事人之行为专为阻止条件成就或促使条件成就,则为不当;如果当事人为其他正当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条件成就或不成就的后果,或者行为人之目的系为其他正当目的,则不属于不当行为。

  在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若一方为了一己私利使用不正当的手段阻止条件成就,那么法律将视为条件已成就,若用不正当的手段促成条件成就的,将视为条件不成就。上文就是关于民法典阻止条件成就的效果是什么及相关问题的解答,希望能让您有所收获,若您有更多法律方面的知识想要了解,欢迎来找法网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