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几岁选择监护

2021-10-08 09: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每一个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都会有一个监护人,来保护和抚养未成年人,但是满足了年龄之后就可以自己去选择监护人是谁,那么在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几岁选择监护呢?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跟随着找法网小编的脚步一起往下看看吧。
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几岁选择监护

一、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几岁选择监护

父母离婚的孩子年满八周岁的,可以自己选择。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再婚后小孩监护人是谁

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是未成年人的父母,而父母离异组建新的家庭,孩子的监护人则成为问题。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民法总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民法典》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若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继父是可以作为监护人。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即:再婚后继父或继母只要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抚养,就有了监护权,他们的关系等同于亲生父母之间的关系,当然孩子的亲生父母仍是他的法定监护人。

三、离婚后监护人死了怎么办

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监护人死亡的,子女应由另一方抚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民法典》的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通过上面的文章可以知道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几岁选择监护,如果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就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到你们,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找法网咨询相关专业的律师,他们很乐意地为你们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