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作为监护人

2021-10-17 15: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什么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指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还有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完全辨认的成年人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作为监护人?有网友了解过吗?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跟随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作为监护人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作为监护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需要监护人了,当然是不能作为监护人。限制民事能力的人需要监护,一般情况下由配偶作为第一顺序监护人,父母、子女作为第二顺序监护人,其他近亲属作为第三顺序监护人。

二、无行为能力人如何变更监护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之诉,变更监护人。需要去民政部门登记。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监护权根据《民法典》中规定:固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三、如何监督监护人行为

监护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自然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监护主要是保护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监护是一种职责和义务,我国法律中采取广义上的监护含义,对监护制度做了原则的规定:

(1)未成年人的监护

(2)精神病人的监护。

第十七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配偶;

父母;

成年子女;

其他近亲属;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第十八条,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以上的内容就是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作为监护人相关的内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需要监护人了,当然是不能作为监护人。限制民事能力的人需要监护,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找法网咨询相关专业的律师,他们是一个很专业的团队,可以为你们解答所有法律的困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如何计算
应收账款余额 9999人浏览
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如何计算
什么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集体土地确权 9999人浏览
什么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居住证有效期满怎么办
居住证办理流程 9999人浏览
居住证有效期满怎么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