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可做怎样的划分

2021-10-24 13: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公民做出法律行为的权利,那么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可做怎样的划分?能够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成多少种类,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一起来阅读本篇文章,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具体内容。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可做怎样的划分

一、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可做怎样的划分

公民的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法人的机关或代表行使。

所谓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要想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只能通过他人代理。

民事行为能力的有无与自然人的意识能力有关。意识能力是对自己行为所发生何种效果的预见能力,自然人有无意识能力属于事实问题,中国现行立法技术对心智正常人采取年龄主义划线,即达到一定年龄即认定其有行为能力;而对成年精神病人,则采取个案审查制。

二、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

我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18周岁以上。18周岁是我国自然人成年的界限。对于16周岁以上而不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法律将之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认定,是指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精神状况健康正常。公民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共同规则,理智地实施民事行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从事行为的人,即使18周岁以上,也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民事行为能力的内容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能力。如果说,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备了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的话,那么民事行为能力是其现实地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主观方面,民事主体具有相应的意思表达能力,具有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2、客观方面,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能够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或应尽义务承担责任。

判断民事主体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应不同主体有所不同。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可做怎样的划分的内容,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可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三种,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完全行为能力 9999人浏览
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简述如何认定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完全行为能力 9999人浏览
简述如何认定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在民法总则中的规定
民法总则资讯 9999人浏览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在民法总则中的规定
民事行为效力种类
民法典 9999人浏览
民事行为效力种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