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监护对方有哪些

2022-02-01 15: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监护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权益以及一些相关政策进行考虑,如果要进行变更,那么是需要根据当事人以及监护人的实际情形进行综合考虑,接下来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监护对方有哪些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监护对方有哪些

  一、监护对方有哪些

  监护人的法定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

  (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三)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根据《民法通则》第14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所代理进行的活动领域不限,较多地表现为诸如买卖、租赁、借贷等财产性质的活动,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质的民事活动。

  (四)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监护人应当尽到教育和照顾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职责,使其获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五)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二、法定监护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父母对子女享有亲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依次有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法定监护人有顺序在前者优先于在后者担任监护人的效力。但法定顺序可以依监护人的协议而改变,前一顺序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或对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择优确定监护人。

  三、委托监护

  委托监护是由合同设立的监护人,委托监护属意定监护。委托监护可以是全权委任,也可以是限权委任。前者如父母将子女委托祖父母照料或配偶将精神病人委托精神病院照料;后者如将子女委托给寄宿制学校、幼稚园等。依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的解释,委托监护不论是全权委托或限权委托,委托人仍要对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只有在确有过错时,才负担连带赔偿责任。即法定或指定监护人对被监护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不因委托发生移转,被委托监护人只承担过错连带赔偿责任,其在尽到监护之责而无过错时,被监护人之行为如依法律仍须由监护人负责时,则由法定监护人承担。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监护对方有哪些问题的详细解答,对于我国监护对象在进行处理过程当中,它可以根据实际监护顺序以及一些相关性质来进行办理,父母是我们的监护人首选之一,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站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