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不当得利予以返还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2022-02-10 14: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生活中有的时候,有些人就是故意的占为己有,这样就会发生不当得利。那么,不当得利予以返还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几年呢?相信很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相关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不当得利予以返还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一、不当得利予以返还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不当得利与返还财产案由的区别

  不当得利的案由只能是不当得利纠纷,返还财产、借钱不还、诈骗等都不属于不当得利,不能属于不当得利案由,如果什么都当成不当得利案由那么胜率大的官司可能会输。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三、不当得利返还利益的范围是如何的

  (一)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的确定时期为受益人受利益返还请求之时,于此时非现有的利益,免负返还义务。

  (二)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恶意受益人负担较善意受益人严厉的返还义务,应当返还其当初所受的一切利益、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以及当初所受利益的利息。

  (三)不当得利受领人将其所受领的标的物无偿让与第三人,则于受领人因此免除返还义务的限度内,第三人对受损失者负返还责任,这就是不当得利制度下第三人的返还义务。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 【不当得利】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从文章可知,不当得利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超过法定年限则不予保护。以上内容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的不当得利予以返还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等相关问题的信息,如您还有其他疑惑,欢迎咨询我们找法网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