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法定代表人的基本介绍

2022-05-07 16: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法定代表人是指代表公司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加诉讼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依职权作出的代表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公司承担,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主体一般为公司董事长、工厂厂长,法定代表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法定代表人的基本介绍

  一、法定代表人的基本介绍

  法定代表人,必须是法人组织的负责人,能够代表法人行使职权。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权利。法定代表人在企业内部负责组织和领导生产经营活动;对外代表企业,全权处理一切民事活动。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六十一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二、关于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规定

  公司法关于法定代表人的规定是:按照《公司法》规定,可以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是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法定代表人只能是一人,具体由公司的章程规定。法定代表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也就是说应当年满18周岁,且精神智力状况完全正常。

  《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企业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

  正在被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通缉的;

  因犯有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三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

  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并对该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的;等等。

  三、法人就是法定代表人吗

  法人当然不是法定代表人,两者的概念大有不同。 法律用语上的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简单来说,公司就是最典型的法人,他是法律拟制的享有独立的财产权利,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因此法律用语的法人是指公司本身,而不是指公司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代表人。而法定代表人就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他是指公司营业执照上登记的、法律上认可可以代表公司的人。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成立之日起就必须登记在工商登记机关,发生变更必须立即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如果公司不及时变更,原法定代表人冒用公司名义作出法律行为,公司一般要为此承担责任。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法定代表人的基本介绍的相关知识,通过上文的讲解,相信你已经知道法定代表人的有关概念以及内容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