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事行为能力人衡量标准

2022-04-20 15: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大家都知道,我国法律把自然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民事行为能力人衡量标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事行为能力人衡量标准

  一、民事行为能力人衡量标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一心智健全,有两种判断标准:

  (一)依据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认知能力)来判断。

  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解并能预见其后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确认和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取决于其意思能力的状况。

  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如果他在行为的那一刻不能理解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使其行为是适当并公平的,而且即使对方也没有理由认为他精神上有什么障碍,那么他的行为也是依法可以撤销的。

  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如年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状态这些先天或应然的生理条件,对自然人的意思能力的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二)依据自然人的意志能力来判断。

  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成年而设立的。尽管成年的自然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有所了解,也要看他是否能合理地、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成年人因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而难以自制,那么,他所为的某些自损其利、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可以被宣告无效的。如,一个吸毒的成年人,当他毒瘾发作时,自行做主把他的房屋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出卖了,这一民事行为应允许被撤销,使其行为归属无效。当然,只有当对方了解他的这一境况,而又故意与他为这种买卖行为时,该买卖行为才是可以撤销的。

  自然人意志能力的有无、高低,除了受自然人生理条件的影响之外,还受诸多社会性因素影响,包括自然人的财力状况、品德修养、生活自制能力等后天或实然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明确规定了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划分、认定标准、衡量标准,先知道其年龄,后分析其认知能力、意志能力等。

  二、民事责任能力不是民事行为能力的下位概念

  因为当义务不完全履行可能会造成权利人的利益不能实现的异态情形故,法律必须做出以国家强制力来制止或补救的否定性评价,这就是责任,所以责任以义务为前提,是义务在实体法上的延伸。所以,受法律责任的条件是需有责任能力。责任源于义务,而有履行义务之资格才能涉及义务的履行,因此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逻辑演绎的结果,必然是具有民事责任能力。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为民事行为能力的下位概念,二者在位阶上等同且无必然联系。

  三、民事行为能力司法鉴定标准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符合以下情况应评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精神状态正常;或虽然能建立明确的精神障碍诊断,但并不影响其对所进行民事活动的辨认能力,即对该民事行为的辨认能力完好;

  2、参考标准:标准化评定工具检验在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内。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符合以下情况应评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能建立明确的精神障碍诊断;

  2、对所进行民事活动的辨认能力削弱,但尚未到达丧失或不能的程度;

  3、辨认能力削弱由精神障碍所致;

  4、参考标准:标准化评定工具检验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内。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符合以下情况应评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

  1、能建立明确的精神障碍诊断;

  2、对所进行民事活动的辨认能力丧失;

  3、辨认能力的丧失由精神障碍所致;

  4、参考标准:标准化评定工具检验在无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内。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行为能力人衡量标准的相关知识,根据上述文章的讲解,相信您已经知道民事行为能力人衡量标准是怎样的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