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婚姻诈骗罪的四个要件

2021-04-09 17:1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如果婚姻存在欺诈的成分,当事人可以通过《民法典》对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请求法院撤销婚姻关系。但如果受欺诈而成立的婚姻存在骗取较大财物的状况,便属于刑法所规制的财产犯罪的范畴。那么,婚姻诈骗罪的四个要件是什么?以下就请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婚姻诈骗罪的四个要件

  一、婚姻诈骗罪的四个要件

  1、客体要件(侵犯的法益):犯罪人取得了财物,受害人遭受了财产损失

  2、客观要件(侵害行为):犯罪人有欺骗的行为,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

  3、主体要件:犯罪人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想要骗取被害人的财物。并基于婚姻关系使对方产生了极大的信任,从而维持、强化了错误认识。

  二、合同的民事欺诈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合同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并以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为目的。

  2、在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行为人具有告之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的客观表现。行为人既可表现为作为的方式,也可表现为本应作为而不作为的方式。

  3、相对人因受欺诈而陷入错误。对合同内容及其它重要情况产生认识缺陷。而这种错误认识是因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相对人的错误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4、相对人因错误认识而为意思表示,与行为人签订合同或履行合同。错误的意思表示是以错误的认识为直接动因。

  三、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

  区分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应当考量以下标准:

  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有无履约能力;

  2、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

  3、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实际存在的履行行为,必须是真实的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而不是虚假的行为。

  4、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大部分用以挥霍,或者从事非法活动、偿还他人债务、携款逃匿、隐匿财物且拒不返还等,应认定为行为人有 “非法占有”之故意,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

  5、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如果是主观原因的,则可以认定有诈骗行为,而客观原因则认定为合同纠纷。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与“婚姻诈骗罪的四个要件”的有关法律知识。成立诈骗罪需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运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受害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在诈骗犯罪中,没有将主体的身份作为限制条件,是否存在婚姻关系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