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儿童监护权转移要什么手续

2022-05-03 11: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监护制度可以分为成年监护和未成年监护两种,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一般是其父母。那么儿童监护权转移要什么手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儿童监护权转移要什么手续

  一、儿童监护权转移要什么手续

  儿童监护权转移

  (一)办理转移委托监护协议公证,当事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监护人、被监护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本等);

  2、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关系的证明;

  3、被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的证明;

  4、监护协议草稿;

  5、公证员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委托监护协议应当具备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受托监护人、委托监护人、被监护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等);

  2、被监护人需要委托转移给他人监护的原因;

  3、受托监护人的监护能力;

  4、受托监护人的意思表示;

  5、被监护人是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还要有其接受监护的意思表示;

  (三)办理监护权协议公证,公证员应要求申请人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1、本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委托监护人、受托监护人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

  3、被监护人的《户口簿》、十六周岁以上公民还须提交《居民身份证》;

  4、监护权资格证明,包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及相关的协议书等;

  5、拟申请公证的《监护协议》文本;

  6、公证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它证件、证明材料。

  二、精神病人监护权转移规定是什么

  精神病人监护权转移规定是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之下,是可以申请法院变更监护权的。精神病人监护权变更可以由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六条 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前款规定的个人和民政部门以外的组织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政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

  三、监护权转移有哪些形式

  (一)依法发生的监护权转移

  此种情况下,法律的规定是导致监护权转移的根本要素。当监护权的行使过程行进到法律规定的条件时,监护权即时发生转移。如被监护人被他人收养、父母离婚后子女随父或随母一方生活、被监护人依法被收容教养等。

  (二)依习惯不需要专项委托即可发生监护权转移的情形。

  此种情形主要针对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而言,如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等公益性机构。

  (三)福利机构的监护职责。

  基于特别委托才能发生的监护权转移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监护的转移,尤其涉及非公益性事项的监护权转移个案,应通过专项委托的方式才能实现。这类监护权的转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情况,其监护事项、监护人和受托人的状况千差万别,其监护权的转移亦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这类监护权的转移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监护事项的特定性。监护人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地委托他人履行,但实际上均得以具体事项确定之。如基于旅游、特种教育、未成年人探亲的护送、被监护人的陪护等等。

  第二、监护人应与受托就监护事项达成协议,通常这种协议应采用书面的形式。但并不排除口头形式的适用。采用口头形式的,如果有其他证据证明的,同样可以确认当事人之间的监护权转移。第三、受托人必须具备履行监护职责的能力或资格。受托人在委托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履行监护职责。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儿童监护权转移要什么手续的相关知识,根据上述文章的讲解,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当事人想要转移监护权的,需要经过上述手续。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