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怎么认定

2022-05-11 12: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一般按照法律的规定,我们知道,未成年人因为没有实际的能力所以不能处理自己的事情,一般是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处理的。那么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怎么认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怎么认定

  一、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怎么认定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监护人为: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亲属;

  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二、法定代理人是什么意思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诉讼活动只能由其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进行诉讼活动。法定代理人是全权代理,其法律地位相当于当事人,其代理权限不受限制,可以行使被代理享有的全部权利。

  三、监护人是法定代理人吗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法定代理一般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和其他无诉讼行为能力的诉讼原告和第三人,而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只有有诉讼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才可以作为其法定代理人。另外,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它主要是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的。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也就是说监护人是法定代理人。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怎么认定的相关知识,按照法律规定,我们知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