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应如何处理知识产权

2022-09-29 13: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法典应对知识产权的处理是造成知识产权的侵害,需要立即停止对知识产权的侵害行为,以及需要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其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属于知识产权。
民法典应如何处理知识产权

  一、民法典应如何处理知识产权

  民法典应对知识产权的处理是侵害知识产权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二、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

  知识产权包括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等等,作品、商标、商业秘密、发明、实用新型都是常见的知识产权客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1.作品;

  2.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商标;

  4.地理标志;

  5.商业秘密;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7.植物新品种;

  8.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三、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形财产权。

  2.确认或授予必须经过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

  3.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

  4.专有性: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所专有。找法网提醒您,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别规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这种权利。

  5.地域性:某一国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6.时间性: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一定的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在法定期限内有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