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诚信原则适用的条件

2020-12-29 16: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从事民事活动的话讲究的是诚信原则,这也是民法典中的基础法律之一,对于当事人来讲,要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来进行民事活动的处理,那么诚信原则适用的条件是什么?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
诚信原则适用的条件

  一、诚信原则适用的条件

  (一)补充性

  诚实信用对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作用通常已经为法律和合同所明确规定,因此最大的诚信就是严格守法和守约。只有在法律和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时,当事人得依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规则,其补充作用甚为明显。对于法官而言,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裁判的法理和依据时,也限于两种情形:一是法律和合同无相应规定,通过解释法律亦不能找到直接法律依据时,得以诚实信用原则平衡当事人各方之权利义务,提供解决问题的规则。二是在法律和合同虽有明确,但处理结果显失公平,有违实质正义情形,法官得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相应的法律和合同规定进行价值解释,继而作出裁判。无论法官依诚实信用原则填补法律漏洞还是合同漏洞,还是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属于对现有法律和合同的补充。

  (二)强制性

  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又具有强制性。诚实信用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本身属于民法的规范,既是指导民事立法的原则和精神,也是指导人们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重要规则,同时也是掌握在法官手中的平衡法。这三方面因素决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在适用上的强制性:一是无论当事人是否有约定,诚实信用原则都是约束双方当事权利义务的法律条款,并且当事人也不得约定排除适用,即使约定排除,约定也为无效。当事人要按照诚实信用原则行使权利、承担义务,包括法定的附随性义务。二是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在没有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又需要对当事人权利义务进行处理时,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要求,这实际上也是法官的一种义务。当然,对于法官而言,能否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要依赖于法官的能动性,但一旦适用即得遵循其基本原理和要求,受其拘束。

  (三)平衡性

  诚实信用原则的目的在于实现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实质性公平,其作用机制就是利益平衡机制,给予法官在利益平衡上的自由裁量权。

  二、民事诉讼法诚信原则是什么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市民社会必然的道德信条,必然关系着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法律系统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它在当代法律中的作用呈不断加强的趋势,成为整个民法领域得帝王条款。诚实信用原则也因此成为当今世界具有特殊意义的法律问题。一般认为,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当事人在市场活动中应讲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种民事立法的价值追求,本身不直接涉及民事主体具体的权利义务,其性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自然也就会产生模糊性。诚信原则的内涵和外延因此也都不具有确定性。

  三、民事诉讼法诚信原则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恶意诉讼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扰乱了正常的诉讼秩序,有损司法权威。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草案拟增加当事人行使权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这一原则,体现了立法者顺应社会普遍关注和审判实践中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维护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同时保障了正常的审判秩序。

  以上就是关于诚信原则适用的条件的相关介绍,对于民事诉讼纠纷的处理还是要本着诚信的条原则来进行处理,让民事主体行为人行使自己的权利,遵循诚信的法律制度来进行处理,对此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建议可以咨询一下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