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买房时如何警惕开发商的欺诈销售行为

2022-11-03 11: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买房时警惕开发商的欺诈销售行为是审查房屋是否具有合法的产权和审查房屋产权的真正归属,以及审查房屋产权转移是否受到限制等,一般产权证上业主姓名与售房者身份不一致的情况下,则可能导致一房多卖情况。
买房时如何警惕开发商的欺诈销售行为

  一、买房时如何警惕开发商的欺诈销售行为

  买房时警惕开发商的欺诈销售行为如下:

  1.审查房屋是否具有合法的产权。通过房产管理部门看产权有无争议,防止假产权证,避免“一房多卖”,或是无证的违章建筑。

  2.审查房屋产权的真正归属。看产权证上业主姓名与售房者身份是否一致,有无其他共有人。防止无权的人或者是部分产权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出售房屋。

  3.审查房屋产权转移是否受到限制。看房屋有无被司法机关查封,有无被抵押,是否是允许上市交易的经济适用房,近期是否被列入拆迁范围等。

  二、开发商恶意欺诈怎么办

  开发商恶意欺诈,合同当事人根据法律和合同的有关规定自行协商解决,或者通过调解即由民间组织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对合同当事人的纠纷加以解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时存在下列情形的,购房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可要求出卖人双倍返还已支付的购房款。

  1.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2.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3.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三、欺诈有哪些构成要件

  欺诈的构成要件有:

  1.一方需有欺诈的故意。所谓欺诈的故意,是指欺诈方明知自己的欺诈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的认识,希望或者放任此种结果的发生的主观态度。

  2.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找法网提醒您,欺诈行为一般包括故意告知虚假情况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两种。

  3.被欺诈方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的判断。

  4.被欺诈人基于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