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如何认定

2022-12-14 11: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的认定是出卖人没有如实告知房屋的具体情况,如该房屋正在抵押过程中,或者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这些情况都属于欺诈行为。
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如何认定

  一、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如何认定

  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的认定如下:

  1.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2.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3.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例如在集体土地上建房出售);

  4.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5.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二、买房时如何警惕开发商的欺诈销售行为

  买房时警惕开发商的欺诈销售行为如下:

  1.审查房屋是否具有合法的产权。通过房产管理部门看产权有无争议,防止假产权证,避免“一房多卖”,或是无证的违章建筑。

  2.审查房屋产权的真正归属。看产权证上业主姓名与售房者身份是否一致,有无其他共有人。防止无权的人或者是部分产权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出售房屋。

  3.审查房屋产权转移是否受到限制。看房屋有无被司法机关查封,有无被抵押,是否是允许上市交易的经济适用房,近期是否被列入拆迁范围等。

  三、合同欺诈的损害性赔偿的条件

  1. 须有违约行为。损害赔偿责任适用于履行不能、拒绝履行、不适当履行、迟延履行及迟延受领等诸种违约形态。

  2. 须受害人有损失。找法网提醒您,损害赔偿责任与违约金责任不同,违约金责任不以损失发生为要件,但受害人必须有损失,违约人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 须违约行为与损失之间有囚果关系。违约人仅对由于自己的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4. 违约人没有免责事由。违约人有法定或约定免责事由时,可以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