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几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023-01-20 16: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八岁以上至十六岁以下。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与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超过其智力的行为应当有法定代理追认。
几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一、几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以说在我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界限是八岁,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区别在于: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还有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是指年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能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实施任何民事法律行为。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如何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如下:

  1.纯获利益的行为能力有效。

  2.行为能力以外的双方行为是效力待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伙协议是无效的,因为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行为能力以外的单方行为无效,如订立遗嘱。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活动是需要其法定代理人进行追认,这样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找法网提醒您,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与其年龄、智力性适应则不需要追认。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