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中绿色原则是什么

2020-12-30 09:4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绿色原则属于民法典中的基础原则之一,主要是民事主体在从事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让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那么民法典中绿色原则是什么?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民法典中绿色原则是什么

  一、民法典中绿色原则是什么

  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物权编、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等相关法律制度中都体现了绿色原则。

  二、绿色原则相关法律依据

  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百四十九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三、民法典“绿色原则”的纳入对我们会产生什么影响

  “绿色原则”一直是我国倡导的重要原则,在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有进行立法规定的。在官方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任何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都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开世界先河注入“绿色基因”,将生态文明熔铸其中,无论是“绿色原则”的创制,还是“绿色条款”的体系化设计,民法典都为世界贡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

  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为民事活动规定了普遍限制。“绿色原则”对民事主体通过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引导、鼓励的作用。民事主体应遵循该条款规定,在各类民事活动中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物权方面,不动产权利人弃置废物、排放污染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的要求,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通风、采光和日照相关标准,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等规定,进一步将环保约束扩展到生活层面,把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绿色原则落实到侵权责任中,体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专章规定。破坏环境者的违法成本提高了。

  以上就是关于民法典中绿色原则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对于民法典中,绿色原则大家要充分的了解,尤其是在平时要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社会资源,让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对此如果大家有不明白的,可以咨询一下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