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监护人应当按照什么原则履行职责

2023-02-05 11: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监护人履行职责应当按照的原则是对被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其中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是保障本人及社会的安全。监护人的分类主要是指定监护人、法定监护人和选定监护人。
监护人应当按照什么原则履行职责

  一、监护人应当按照什么原则履行职责

  监护人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履行监护职责:

  1.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

  2.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二、监护人的分类有哪些

  对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护的人。找法网提醒,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监护人分为3种:

  1.由后死亡的父或母于遗嘱中指定者,称指定监护人。

  2.由法律规定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依一定顺序充任者,称法定监护人。

  3.由监护机关或法院选定者,称选定监护人。

  《民法典》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担任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后,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三、监护人下落不明怎么办

  法定监护人失踪后,由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监护人,如果协商不成或者有异议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条 【协议确定监护人】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