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租赁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

2019-11-11 17: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租赁合同就是合同双方一种法律关系,是一种双方权益的保障,当双方合同出现租赁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况,双方都要权益解除与另一方的关系,那么哪些又是租赁合同中的法定解除情况呢?

  一、可解除房屋租赁协议的情况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也就是当事人可以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解除租赁协议的条件,也可以经过协商后决定解除房屋租赁协议。但是,如果没有约定的,那么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解除房屋租赁协议:

  (一)承租人解除

  1、《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就是说在租赁房屋具有瑕疵(包括物的瑕疵和权利瑕疵),致使承租人无法使用,或者利益受到重要影响,或者在相当期间内不能进行使用收益的,或者租赁房屋毁损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2、《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此条规定仅限于物的瑕疵,而且限于物的瑕疵达到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程度。如果租赁房屋的瑕疵不会导致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而该瑕疵在订立合同时即为承租人所知悉的,承租人将不得主张解除合同。

  (二)出租人解除

  1、《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承租人违反约定方式,或者不依租赁房屋的性质而对租赁房屋进行使用收益的。

  2、《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承租人迟延支付租金,经出租人催告,仍不于催告期限内支付租金的。

  3、《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将租赁房屋转租于第三人的。

  二、解除房屋租赁协议的方式

  房屋租赁协议的解除方式有三种:

  第一,如果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租赁合同的,那么自达成共识时起,房屋租赁合同解除。

  第二,如果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了解除合同的条件的,那么自条件发生时,合同自动解除。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对合同是否解除发生争议的,应当起诉由法院审理。

  第三,如果出现了法律规定的解除情形,那么合同自一方的解除通知到达另一方时解除。但通常当事人会对合同解除与否发生争议,最终也只能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审理。

  总的来说就是两种租赁协议:一是约定条件下的解除。二是法定条件下的解除。双方协商后的解除协议比较少麻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具体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 9999阅读
有哪些情形可以使租赁合同解除
租赁合同知识 9999人浏览
有哪些情形可以使租赁合同解除
租赁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有哪些
合同法定解除 9999人浏览
租赁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有哪些
法定解除租赁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租赁合同 9999阅读
租赁合同解除的情形有
租赁合同 9999阅读
法定解除租赁合同的情形都有什么
租赁合同 9999阅读
法定解除租赁合同的情形具体有什么
租赁合同 9999阅读
租赁合同解除提前几天通知
租赁合同解读 9999人浏览
租赁合同解除提前几天通知
取消租赁合同的要件
租赁合同 9999人浏览
取消租赁合同的要件
解除租赁合同如何赔偿
租赁合同 9999人浏览
解除租赁合同如何赔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