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2018-05-18 17: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假释是一种附条件不执行的制度,对于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的刑罚认真接受改造,遵守监规,向人民法院申请符合一定条件的就可以提前予以释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用假释,下面就由找法网给大家说下,究竟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一、假释只适用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

  因此,对被判处其他刑罚的犯罪人,不得假释。判处管制的,因为并没有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不存在假释问题;被判处拘役的,由于刑期很短,适用假释没有实际意义;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也不存在假释问题;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不能直接适用假释,只有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具备适用假释条件的,才可以假释。

  二、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只有经过一定的服刑期,才能判断犯罪人是否具有悔改表现;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滥用假释,避免引起刑罚执行的混乱,避免损害刑罚的严肃性与人民法院判决的稳定性。根据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假释。

  根据刑法第81条规定,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这里的“特殊情况”,是指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

  三、假释只适用于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提前释放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人。

  这是适用假释的一个最重要条件。认真遵守监规,是指一贯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遵守监狱管理规范;接受教育改造,是指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劳动任务;确有悔改表现,是指确实认罪服法、悔罪自新。假释不以立功为条件,根据监狱法的有关规定,如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假释。提前释放后不致危害社会,是指如果适用假释提前释放犯罪人后,犯罪人不致再实施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或者是老年、身体有残疾(不含自伤致残),并丧失作案能力的情形。

  假释只适用于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且需要犯罪分子先前执行了一定的刑期,在接受改造的时候认真遵守监规,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从而将犯罪分子提前予以释放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在假释期间犯了其他的罪的话就要撤销假释,数罪并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假释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假释 9999阅读
假释的条件有哪些
假释 9999阅读
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假释 9999阅读
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假释条件 9999人浏览
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假释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假释条件 9999人浏览
假释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假释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什么是假释 9999人浏览
假释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可以假释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假释 9999人浏览
可以假释的条件是什么
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假释的考验期是多长
假释考验期 9999人浏览
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假释的考验期是多长
假释的考验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什么是假释 9999人浏览
假释的考验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假释的程序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假释 9999人浏览
假释的程序条件是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