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有哪些

2019-10-12 16: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2018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那么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又有哪些呢?

  一、诉讼时效的分类:

  诉讼时效依据时间的长短和适用范围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特别诉讼时效则是指针对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关而制定的诉讼时效。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一般都适用特殊时效。并且 特殊时效可分短期时效 、长期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三种,其中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二、普通诉讼时效:

  普通诉讼时效,又称一般诉讼时效,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诉讼时效。

  普通诉讼时效的特点包括:(1)适用范围广泛,它不是专对某一类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根据整个民事活动领域中的一般民事法律关系的共同性加以规定和适用的。(2)诉讼时效期间是统一的,并且相对于大多数特殊诉讼时效而言,时效期间是较长的。

  三、特殊诉讼时效:

  特殊诉讼时效是普通诉讼时效的对称。它是适用于法律规定的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

  特殊诉讼时效的主要特点包括:(1)适用范围特定化,不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即特殊诉讼时效只在法律直接规定的情况下,适用于相应的民事法律关系。(2)特殊诉讼时效的适用效力优先于普通诉讼时效。凡是有特殊诉讼时效规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均要适用特殊诉讼时效,在没有特殊诉讼时效规定的情况下,才适用普通诉讼时效。(3)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不同于普通诉讼时效,并非统一的,而是针对具体民事活动的调整需要的,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诉讼时效期间。

  四、最长诉讼时效:

  最长诉讼时效是指对于各类民事权利予以保护的最长时效期间,它不同于其他各种诉讼时效的特点表现在:

  1.其适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各类民事法律关系。

  2.其时效期间是20年。

  3.其适用前提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时开始计算,即使权利人不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亦只在20年内获取法律保护。这不同于以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作为适用前提的其他诉讼时效。

  4.其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有关延长的规定,而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但是,其他各种诉讼时效则可以适用有关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民事诉讼时效的分类包含的就是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这三种,详细法律条文请看上文,希望小编整理的有关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到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民事诉讼时效通常有多久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9999人浏览
民事诉讼时效通常有多久
民法的诉讼时效种类
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民法的诉讼时效种类
民事诉讼时效种类有哪些
拆迁补偿 9999阅读
民法对诉讼时效有哪些
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民法对诉讼时效有哪些
民事诉讼的时效分类有哪些
拆迁补偿 9999阅读
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有什么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9999人浏览
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有什么
民事诉讼时效指哪些
拆迁补偿 9999阅读
民法诉讼时效的中断是什么情形
诉讼时效中断 9999人浏览
民法诉讼时效的中断是什么情形
诉讼时效中断到底是什么
诉讼时效中断 9999人浏览
诉讼时效中断到底是什么
排除妨碍的构成要件,排除妨碍的诉讼时效
排除妨害 9999人浏览
排除妨碍的构成要件,排除妨碍的诉讼时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