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有哪些

2019-04-18 10: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非常大。证据的证明力影响着法官的裁判。那么,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有哪些?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和证据种类怎样?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民诉证据规则规定

  一、民事诉讼证据种类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

  (2)物证。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物证。

  (3)视听资料。凡是利用录像、录音磁带反映出的图像和音响,或以电脑储存的资料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称为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诉讼参加人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本案的有关情况,应由人民法院传唤,到庭所作的陈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交的书面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案件事实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对某些专门性问题,指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从而作出科学的分析,提出结论性的意见,称为鉴定结论。

  (7) 勘验笔录。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为了查明案情,对与争议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亲自进行勘查检验,进行拍照、测量,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成笔录,称为勘验笔录。

  二、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规定

  1.谁主张,谁举证。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2.自认。

  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对于己方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3.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的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4.事实推定。

  书证在对方当事人控制之下的,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可以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对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申请人所主张的书证内容为真实。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

  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交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6.客观事实与生效文书认定的事实,无须举证证明。

  客观事实包括: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众所周知的事实;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生效文书认定的事实包括: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已为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三、关于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证明责任问题的规定

  《解释》将传统的“举证责任”这一表述修改为了“举证证明责任”。这两个概念含义一致,都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当事人应负担提供证据的责任,即双方当事人中谁有义务提供证据。

  第二层含义是,当事人所举的证据对待证事实所应达到的证明程度,即当事人所举的证据能否证明待证事实存在。举证证明责任的核心是要“证明”待证事实是否存在。

  第三层含义是,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如果举不出证据,或者其所举的证据不能达到证明待证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效果,就应当承担于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简言之,举证证明责任的三层含义是,提供证据、证明待证事实是否存在、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有哪些的相关法律内容,包括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和关于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证明责任问题的规定三个问题。若您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在线的律师会对您的疑问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