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收入证明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2018-06-15 13: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员工因购房贷款审批、出国出境签证或者子女就学等场合下,要求企业帮助出具收入证明。那么开具收入证明的法律风险有哪些?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

  收入证明的法律风险

  用人单位需充分理解出具不实或者虚假收入证明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给非员工出具收入证明,企业可能被认定与其存在劳动关系并承担《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责任。

  通常,收入证明因其记载内容涉及“某某系我单位员工,任**职务”等劳动关系隶属情况,在劳动关系认定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凭证。若涉及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在企业无其他有效证据能否定劳动关系真实性,从而推翻该收入证明所载劳动关系内容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面临败诉风险,从而承担《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第四十六条“支付经济补偿”以及赔偿社保损失的法律责任。

  、虚高的收入证明嗣后被用于追究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责任。

  实践中,存在这样的案例:企业根据员工的请求开具虚高的收入证明,如前面提到的用于人身损害赔偿诉讼等情形,该员工离职后,拿着该份工资收入证明,要求企业补足收入证明所载工资标准与工资表(条)发放的工资差额部分。此类案件中,企业常以银行的工资发放记录或劳动者本人签字的工资表来抗辩,认为收入证明内容不真实,但因企业往往难以推翻工资收入证明中公章的真实性,或举证证明公章系员工私自加盖、偷盗加盖。因此,收入证明的真实性往往也难以被推翻。换言之,一旦企业确认了“收入证明”上公章的真实性,等于确认了收入证明记载内容的事实。

  、不实或者虚假收入证明被用于诉讼,出具企业可能因帮助伪造证据面临罚款、拘留等民事制裁,情节严重者将涉嫌刑事犯罪。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有前述行为的单位,人民法院可以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二款规定,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司出具收入证明应注明使用范围和目的,同时避免不实出具。如果不注意规避风险,则不仅可能“引火上身”,也有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