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主体有哪些

2022-10-13 13: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主体有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申请回避的时间一般是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在庭审中知道回避事由的,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主体有哪些,申请回避的时间是多久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主体有哪些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主体有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第三十二条,本章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二、申请回避的时间是多久

  找法网提醒您,申请回避的时间一般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如果在庭审中知道回避事由的,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法院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三、民事诉讼陪审员回避谁来决定

  民事诉讼陪审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来进行决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