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诈骗罪被逮捕该做什么

2020-04-13 17: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我们知道一旦被逮捕,事情可能就比较严重了,而且由于逮捕后犯罪嫌疑人没有了人身自由,很多事情办理起来都比较麻烦,那么犯罪嫌疑人及其家人就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了。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诈骗罪被逮捕该做什么?

  一、诈骗罪被逮捕该做什么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因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逮捕的,是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进行辩护的,了解案件的情况,作出合理的辩护策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

  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

  第三十七条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三十八条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诈骗罪被逮捕该做什么

  二、刑事拘留与逮捕的区别

  (一)法律性质和依据不同。

  刑事拘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而采用的强制措施,不是一种处罚。

  治安拘留是依据《治安处罚条例》采用的一种处罚办法。

  司法拘留是强制措施,同时也兼有处罚性质,它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二)适用对象不同。

  刑事拘留的对象是触犯刑事法律,需追究刑事责任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

  治安拘留的对象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者。

  司法拘留的对象是实施了妨害民事或行政诉讼秩序行为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或案外人。

  (三)目的和结果不同。

  刑事拘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新的损失,刑事拘留的结果,一般转为逮捕,刑事拘留的羁押期可以折抵刑期。

  治安拘留的目的,是为了对违法分子进行处罚和教育,治安拘留期满,就是教育处罚的结束。

  司法拘留的目的在于惩诫妨害诉讼秩序的行为,以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司法拘留与判决结果不发生联系,被拘留的人如果承认并改正错误,人民法院可以提前解除拘留。

  (四)羁押的期限不同。

  刑事拘留的羁押法定期限为3~7日,最长不超过30日。

  治安拘留的羁押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

  司法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

  (五)适用的机关不同。

  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行使刑事拘留权,公安机关还行使治安拘留的决定权、执行权—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拘留权,被司法拘留的人交公安机关代为关押。

  三、刑事拘留多长时间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10日内作出决定。

  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

  对于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

  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

  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诈骗罪被逮捕该做什么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因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逮捕的,是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进行辩护的,了解案件的情况,作出合理的辩护策略。若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登陆找法网免费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