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时效分为哪些

2019-04-18 15: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行政诉讼是一种最为公正、有效的监督行政方式,它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作用。当然有权利就要及时使用,因为不管任何法律都会时效规定,一旦时效期限到了,如果再提出诉讼就有可能得不到保护。那么行政诉讼时效分为哪些?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行政诉讼时效分为哪些

  1、普通诉讼时效

  (1)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3个月。(《行政诉讼法》第39条)

  (2)经复议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15日。(《行政诉讼法》第38条第2款)

行政诉讼时效分为哪些

  2、特殊诉讼时效

  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特殊诉讼时效,比如30日(森林法)。

  3、最长诉讼时效

  (1)是行政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但未被告知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为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条)

  (2)是行政相对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涉及不动产的为20年,其他的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2条)

  二、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5、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三、超过行政诉讼时效怎么办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胜诉权。一般诉讼时效和法定诉讼时效的规定。《行政诉讼法》第4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由此可见,行诉法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法定诉讼时效即法律有规定的诉讼期限从其规定。中国行政法律所规定的行政起诉期限有5天、10 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规定。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行政诉讼时效分为哪些、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以及超过行政诉讼时效怎么办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行政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行政诉讼时效多长
行政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行政诉讼时效多长
行政诉讼几年时效
行政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行政诉讼几年时效
行政诉讼的时效是多久
行政诉讼的执行 9999人浏览
行政诉讼的时效是多久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行政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行政合同诉讼时效规定
行政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行政合同诉讼时效规定
行政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行政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行政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