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的亮点解读

2019-12-19 17: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我们都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决定批准2017年中央决算。而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或将再审。可以将建议提交到中国人大网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下称个税草案)征求意见专栏。那么,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的亮点解读是怎么样的呢?现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劳务报酬稿酬等4项纳入综合征税范围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类征税方式,将应税所得分为11类,即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这11项所得实行不同征税办法,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扣除方法和计税规则。

  按照“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要求,结合当前征管能力和配套条件等实际情况,草案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下称综合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居民个人按年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同时,草案适当简并应税所得分类,将“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调整为“经营所得”,不再保留“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该项所得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并入综合所得或者经营所得。

  而对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仍采用分类征税方式,按照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的亮点解读

  二、个税起征点拟提高至每年6万元

  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5000元/月,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5000元的免征额设定于2018年。从1980年个人所得税法出台至今,这一标准共经历了4次调整,从1980年的800元,调整为2006年的1600元、2008年的2000元,再到2011年的3500元,再到2018年的5000。

  此次草案将上述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这一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前瞻性。”刘昆指出,按此标准并结合税率结构调整测算,取得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的纳税人,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根据草案,该标准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统一适用,不再保留专门的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月)。

  三、应纳税所得额按月计算调整为按年计算

  此次个税改革对税率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扩大了中低档税率级距,重点降低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收负担。

  综合所得税率方面,草案规定,以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率(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将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按年计算,并优化调整部分税率的级距。具体是: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0%的所得,以及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10%;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

  经营所得税率方面,草案规定,以现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为基础,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适当调整各档税率的级距,其中最高档税率级距下限从1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四、新增子女教育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个人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这是近5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个人所得税改革。

  此次草案增加规定,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草案同时明确,现行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继续执行。

  “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更符合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有利于税制公平。”刘昆说。

  五、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增加反避税条款

  目前,个人运用各种手段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堵塞税收漏洞,维护国家税收权益,此次个税改革增加了反避税相关条款。

  草案参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反避税规定,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草案还规定,税务机关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的亮点解读就说是这样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保障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顺利实施,草案还明确了非居民个人征税办法,并进一步健全了与个人所得税改革相适应的税收征管制度,如确立自主申报的原则,实行信息共享。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是什么?制定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目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制定,由国务院于2018年12月18日发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此次修改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提高了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设立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并相应健全了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 为保障新个人所得税法顺利实施,国务院对1994年制定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作了修改。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大对符合居民个人标准的境外人士税收优惠力度,以更好吸引境外人才;为支持鼓励自主创业,对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在计算经营所得时给予家庭生计必要支出减除;明确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目可以依法扣除;优化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相关的纳税服务,明确工资、薪金所得可以由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税款时减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综合所得在汇算清缴时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可以委托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办理汇算清缴。 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与新个人所得税法同步施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