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再贴现率怎么计算

2019-05-29 15: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在实践中对于再贴现率,也就是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特别形式,也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再贴现率怎么计算呢?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再贴现率怎么计算

  商业银行将已贴现未到期票据作抵押,向中央银行借款时预扣的利率。如商业银行用客户贴现过的面值100万元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中央银行接受这笔再贴现的票据时,假定商业银行实际取得贴现额88万元(贷款额),票据到期日为 180天,则按月利率计算,其再贴

  再贴现率= 【(100-88)/100】 *(1/6)*(100%)=2%

  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回扣了2%。

再贴现率怎么计算

  二、再贴现的三种利率

  1、短期利率:按照我国《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再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4个月。再贴现的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和调整。

  2、官定利率:按照国家信贷政策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央行的政策意向。

  3、标准利率(最低利率):银行贴现及放款有多种差别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现贴现利率为最低标准。

  三、再贴现率主要作用

  1、作为中央银行抑制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手段之一,较法定准备率、公开市场业务易于操作。再贴现率引起的波动程度又远比法定准备率为小,因而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都经常调整再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2、作为一国基准利率,再贴现率制约和影响着全国的利率水平,其变动决定或影响着其他利率的变动,是其他利率赖以调整或变动的基础。商业银行之所以要进行再贴现,一般是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发生短缺。再贴现率低,商业银行取得资金成本较低,市场利率就会降低;反之,表示中央银行的资金供给趋紧,市场利率可能上升。商业银行业务中,票据贴现的比例很大,越是发达国家越是如此。

  3、作为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参照标准,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是利率体系中贷款利率最低的一种。中央银行规定的再贴现率左右商业银行的筹资方向,实际上也就成为衡量商业银行资金成本高低的标准之一。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紧缩货币供应时,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再贴现率来相应提高商业银行供应资金的成本,亦即减少其决定信用规模的准备金,从而使商业银行收缩其信贷规模以达到紧缩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如果一国经济衰退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扩大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再贴现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增加从中央银行借款,从而扩大放款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再贴现率怎么计算、再贴现的三种利率以及再贴现率主要作用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