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城乡规划法划定规划区的目的

2019-11-28 19:5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规划区分为城市规划区、乡村规划区、局部拆迁区、产业规划、交通道路规划、排污规划、消防绿化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三个层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下文将为您介绍城乡规划法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和相应的四大原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城乡规划法划定规划区的目的

  《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划定城乡规划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城乡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深入研究城镇化和城镇空间拓展的历史规律,科学预测城镇未来空间拓展的方向和目标,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镇、乡、村统筹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对水源地、生态控制区廊道、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城乡发展的保障条件的保护要求,充分考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城乡规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综合确定规划区范围,规划区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与有关部门职能分工的重要前一句之一。划定规划区应按照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统筹兼顾各方要求,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方案必选,听取各方意见,科学论证后最终确定。

  二、划定规划区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包括:

  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既要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空间准备,保障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时限,又要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促进集约、优化利用土地与自然资源,房子印发城乡发展建设的盲目性、无序性。

  二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将具有密切联系的市、镇、乡和村庄纳入统一的规划,实施统一规划前提下的管理,加强市、镇基础设施项农村地区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保证一定空间距离范围内的城市、镇、乡和村庄资源调配、生活供应、设施共享等方面能够实现相互依存、密切联系,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城乡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深入研究城镇化和城市空间拓展的历史规律,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空间拓展的方向和目标,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镇、乡、村统筹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对水源地、生态廊道、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城乡发展的保障条件的保护要求。

  四是要坚持可操作性原则,保证规划区范围位于相应层级的行政管辖范围内,在一般情况下应是一个用封闭线所围成的区域,并且以完整的行政辖区为界限,以便于规划的实施管理。

  我国城乡规划法中规定,所有建筑不得在规划区以外或建设用地以外建设,不得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的拆迁区内建设,消防绿化公共空间配套齐全后,整齐整洁、合理使用建设用地。划定城乡规划区,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预测城镇未来空间拓展的方向和目标,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镇、乡、村统筹发展的要求。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