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时效期一般为多久

2019-09-20 14:4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其实很多的朋友们在生活中,难免的的会发生因为一些小的矛盾或者还是误会就引起纠纷甚至是成为民事案件了,当大家无法解决的时候一般都会提起民事的诉讼的,那么大家就需要好好了解下关于一般民事诉讼时效的期间是如何规定以及流程才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了。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般民事诉讼时效的期限

  一般二年,有四种特殊的情形是一年,最长不能超过二十年,但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的相关问题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一般民事诉讼流程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宣判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综上所诉,根据相关的法律关于一般民事诉讼时效的期间是多久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是两年的时间,情况特殊的就是一年时间,但是最长不能超过二十年的时间。民事诉讼的流程首先的就是起诉,然后法院根据起诉受理立案和排期开庭审理,最后就是宣判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