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2018-09-06 16: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我们都知道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限度问题。同时,防卫过当需要考虑超过限度后是否造成损害,损害的情况和主观的罪过来定罪量刑。那么,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具体是怎么样的呢?现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一)正当防卫具备的条件

  1、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

  2、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对本人或对社会具有危害性的非法侵害行为;

  3、防卫必须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实行。

  (二)防卫过当需要具备的条件

  1、在客观上具有防卫过当的行为

  2、对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的损害。

  3、本人在主观上对其过当结果具有罪过。

  二、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制度

  1、准确把握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精神。

  正当防卫缘起于人类的防卫本能,渊源于私力复仇。现代各国普遍规定有正当防卫制度,虽然具体规定的条件不同,但立法旨趣十分相近,均强调正当防卫是天赋人权之一。据学者介绍,在德国,“一位房屋的所有人可以用刀刺死一名晚上闯入自己住宅的喝醉的男人。”在我国古代刑法上,也有类似正当防卫免责的规定。

  对于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须根据社会变迁和立法精神作出准确把握。

  一是要认识到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公民在面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遭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均有权针对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

  2、要认识到正当防卫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是“以正对不正”,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以暴制暴”,是正当、合法的行为。正当防卫制度的核心要义在于防卫行为的正当性,因此,正当防卫人实施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受到刑法的保护,不负刑事责任。

  三、要认识到正当防卫是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手段。

  正当防卫是公民的权利,并非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换言之,我国刑法并未将正当防卫规定为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并未要求防卫人穷尽一切手段之后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所谓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