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裁定书强制执行期限

2021-08-19 08: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在我国,法律贯彻于生活中每个角落。无论是调整与规范民事关系的民法,还是整治犯罪行为的刑法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一般的行政法法律文件有行政许可、行政裁定书等等。那行政裁定书强制执行期限是什么?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

  一、行政裁定书强制执行期限

  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其它组织的为180日。

  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行政裁定书

  (××××)×行初字第××号

  原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被告……(写明行政机关名称和所在地址)。

  第三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列项和基本情况的写法,与一审行政判决书样式

  相同。)

  原告×××不服××××(行政机关名称)××××年××月××日×××字

  第××号处罚决定(复议决定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受理

  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简述原告起诉的事由)。

  本院认为,……(写明驳回起诉的理由)。依照……(写明引用的法律条款项)

  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原告×××的起诉。

  ……(写明诉讼费用的负担。)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

  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人民法院。

  审判长 ×××

  审判员 ×××

  审判员 ×××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

  三、强制执行救济

  执行错误的赔偿

  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错误执行造成当事人或案外人损害的,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国家赔偿。人民法院内设国家赔偿办公室,是国家赔偿的内部业务承办机构,并对外以人民法院名义作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解释节选:

  1.依照赔偿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适用刑事赔偿程序予以赔偿:

  (一)错误实施司法拘留、罚款的;

  (二)实施赔偿法第十五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行为的;

  (三)实施赔偿法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行为的。

  2.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发生错判并已执行,依法应当执行回转的,或者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申请有错误造成财产损失依法应由申请人赔偿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人民法院依照赔偿法规定予以赔偿的案件,应当经过依法确认。未经依法确认的,赔偿请求人应当要求有关人民法院予以确认。被要求的人民法院由有关审判庭负责办理依法确认事宜,并应以人民法院的名义答复赔偿请求人。被要求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的,赔偿请求人有权申诉。”

  悬赏执行

  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待完善,人民法院对于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控能力有限,而当事人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财产线索供法院执行,实践中往往造成执行案件因为缺乏财产线索而无法取得执行款项。

  为解决执行难,特别是因财产线索匮乏导致的执行难问题,人民法院和社会各界进行了多途径探索,悬赏执行就是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谓悬赏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或者债权人为了实现已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公开发布悬赏信息征集知情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并在据此取得执行效果后向财产线索提供人支付奖励或者酬金的行为。(引用词条)

  悬赏执行分为公务悬赏和民间悬赏。前者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执行悬赏举报网为代表,后者以蒲公英协作网为代表。

  执行异议和执行异议之诉

  债权人、债务人和案外人认为人民法院执行程序或执行行为不当的,可以提起执行异议债务人和案外人认为人民法院不应对其或其拥有的财产性权利进行执行,并要求排除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行为的,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执行异议之诉是2012版《民事诉讼法》颁布施行后增加的诉讼种类。

  执行异议和执行异议之诉是不同的两个程序。前者异议程序为异议--裁定--复议,后者程序为异议--裁定--起诉。

  这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行政裁定书强制执行期限的相关内容。关于强制执行是指对于具有强制执行职能的国家机关运用强制手段,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或者达到履行义务相同效果的行为。若您对于这方面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向找法网律师进行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