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纠纷如何处理为好?有哪些法律规定?

2020-07-13 10: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医疗事故发生纠纷是要进行处理的,处理纠纷有很多种方式,也有处理的流程。那么,医疗事故纠纷如何处理为好?有哪些法律规定呢?医疗事故鉴定有哪些程序呢?下面将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医疗事故纠纷如何处理为好?有哪些法律规定?

  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

  2、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3、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对该处理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医疗事故纠纷如何处理为好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二、医疗事故鉴定有哪些程序?

  构成医疗事故必须具备4个条件:提供医疗服务的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要有违法、过失行为;必须有严重、明显的不良后果;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由各区县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由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有时效限制的,患方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纠纷鉴定的启动程序,有三种方式,包括: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指定鉴定。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疗事故纠纷如何处理为好?有哪些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发生医疗事故纠纷,一定要在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这是有证据效力的。若大家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如何处理医患纠纷的法律流程
医患法律关系综合知识 9999人浏览
如何处理医患纠纷的法律流程
医疗事故纠纷怎样处理
医疗事故处理 9999人浏览
医疗事故纠纷怎样处理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都有哪些
医疗事故赔偿知识 9999人浏览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都有哪些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规定
医疗纠纷赔偿 9999人浏览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规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