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诉讼时效中止后如何计算

2021-05-26 11: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为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届满的制度。在诉讼的过程当中,诉讼时效中止后如何计算?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带您来了解一下。

  一、诉讼时效中止后如何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这就是说,诉讼时效的起算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权利受到侵害,二是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
  但是,如果从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超过二十年的,即使权利人不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也不能受到法律保护。

  二、实践中,诉讼时效的起算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规定有履行期限的债权,应当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时开始计算。
  2、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应当从权利人可以行使权利之时开始计算。
  3、因侵权行为发生的请求权,从受害人知道侵害事实和加害人之时开始计算。
  4、因违约行为而发生的强制实际履行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违约金请求权,从违约行为成立之时开始计算。

  三、能够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主要是

  1、权利人因不可抗力而无法行使权利。如因战争、地震等自然灾害而不可能请求义务人履行义务,也不可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权利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其他特定事由。如权利人或义务人一方死亡,其继承人尚未确定、权利人或义务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但暂时无法定代理人等。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整理和收集的关于诉讼时效中止后如何计算的法律知识,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不过,根据法律规定,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只有发生或存在于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之内,才能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止。发生并结束于诉讼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以前的事由,不能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止。若还有那些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