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保证期间跟诉讼时效一样是3年吗

2021-05-28 09: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如果人们在向别人借钱还款的时候提出提供保证的话,出借人是可以与之约定保证期间的,若是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就只能根据法律规定了。那么保证期间跟诉讼时效一样是3年吗?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进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保证期间跟诉讼时效一样是3年吗

一、保证期间跟诉讼时效一样是3年吗

保证期间应当遵循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对于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由于法律没有规定最长保证期限,也就是说可以约定3年的保证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规定,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保证期间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保证期间原则上由保证合同的当事人自由约定。“从合同关系自身来讲,合同及其法律所保护的是当事人之间的信赖与期待,实现意思自治的理念”,这同样适用于保证合同。

第二,保证期间是债权人应当主张权利的期间。在该期间内债权人未主张权利的,保证人则免除责任。因此,本质上,保证期间是一项旨在维护保证人利益的制度。

第三,债权人主张权利的对象及方式因保证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第四,从法律后果来看,保证期间的经过具有消灭债权人的权利的法律效果,但其效果取决于在该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是否对主债务人或保证人主张权利。

三、保证期间有哪些分类

1、约定保证期间。是指当事人的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的保证期间,学者通称之为定期保证期间。

2、催告保证期间。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有约定但约定不明确或无效的情况下,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不催告债权人对主债务人行使诉讼上的权利而确立的合理期限。

3、法律推定保证期间。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约定不明确或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根据法律任意性规范加以补正,即依法律规定以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的一定时期为保证期间。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保证期间跟诉讼时效一样是3年吗的信息,由上可知,保证期间应当遵循当事人之间的约定,由于法律没有规定最长保证期限,也就是说可以约定3年的保证期间。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