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违约期限怎么判定

2021-10-15 12: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一般订立合同时,双方当事人都要在合同中约定好各种条款,最重要的就是违约条款,也就是双方当事人都要遵守合同的相关条款的,如果一方或双方发生违约的情形时,就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违约期限怎么判定?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合同违约期限怎么判定

一、合同违约期限怎么判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合同违约如何解除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三、解除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

1、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2、对于已经取得的财产,应该返还。

如果已经不能返还,则应当折价赔偿。有过错方对于造成的损失应当赔偿。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百六十六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百六十七条,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合同违约期限怎么判定?根据上文知识可知,一般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对此,您若还有疑问的,建议咨询找法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