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什么是根本违约

2021-02-25 14: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签订合同是当事人的一种约定,一般情况下,违约的一方是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是违约方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什么是根本违约呢?违约所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今天就和找法网小编一起去探讨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吧。
什么是根本违约

一、什么是根本违约

根本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其他违约行为将导致合同相对方合同目的落空的违约方的严重违约行为。根据合同法规定可以看出,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还不能称之为根本违约,只有当其迟延履行行为致使相对方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才可将之称为根本违约。 
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是一般违约的构成要件,加上因违约行为导致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其法律效果是当一方根本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二、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

根本违约由以下两个要件构成:

(1)从客观层面来讲,违约后果严重,亦即必须实际上剥夺了非违方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这里所谓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是指合同如期履行以后,受害人应该或可以得到的东西。

(2)从主观层面讲,这种违约后果是可以预见的。即违约方在违反合同时能够预见到自己的违约将导致非违约方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利益遭到剥夺,并且要求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产生这种结果。

三、违约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是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约定或者补充约定的,当事人出现违约行为时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违约责任也不是一定不变的,合同各方在违约以后,可以再行约定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常用的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1)继续履行。指合同义务没有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履行,直至达到合同目的。

(2)采取补救措施。指履行债务的标的物品质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条件,在不需继续履行而只需采取适当补救措施时,即可达到合同目的或守约方认为满意的目的。

(3)违约金。指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或各方违约时,违约方要支付给守约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以弥补守约方损失同时兼有惩罚违约行为作用的违约责任方式。承担违约责任后,是否还要继续履行或采取补救措施,可由合同各方协商确定。但是,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4)赔偿金。指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因违约给对方造成实际损害的,按实际损害数额给予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当事人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什么是根本违约,根本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其他违约行为将导致合同相对方合同目的落空的违约方的严重违约行为。以上这些就是小编对前面的提问做出的解答,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若您还有疑问,请联系我们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