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酌情分得遗产权的行权条件

2021-01-22 09: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酌情分得遗产权是指行为人本身没有继承的法定权利,不是作为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但是行为人对被继承人有一定的照顾、扶养,法院按照社会公德将一些遗产权分给行为人,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酌情分得遗产权的行权条件。
酌情分得遗产权的行权条件

一、酌情分得遗产权的行权条件

以“扶养较多”作为分得适当遗产的条件,可见是否享有酌情分得遗产权的决定性因素是扶养关系。

问题在于法律并没有规定何为“扶养”以及“扶养较多”的标准。有学者认为:“扶养之程度,应按受扶养权利者之需要与负扶养义务者之经济能力及身份定之,扶养之需要不以衣食住之费用为限,及于全部生活需要”。可见,对扶养程度的认定难以确定统一标准,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案认定。

虽然目前没有对非继承人酌情分得遗产应达到的扶养程度进行规定,但是笔者认为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三十条进行判定。《意见》对尽主要赡养义务或主要扶养义务的认定标准为“对被继承人生活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在劳务等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

而无扶养义务的非继承人分得遗产的条件是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故此处“较多”可以理解为“达到了尽主要扶养义务的标准”,故在审理案件中,可以将 “提供主要经济来源”、 “劳务等给予主要扶助”作为裁判的参考。若经法院查明,继承人以外的当事人为被继承人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者在劳务等方面给予主要扶助的,可以适用民法典规定,赋予其酌情分得遗产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

二、酌情分得遗产权的主体是谁

酌情分得遗产是与继承、受遗赠等方式并列存在的一种取得遗产的方式,其主体限定为继承人以外的人,该制度的设计初衷在于,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非继承人本无法定扶养义务,但是出于道德因素或其他原因,客观上与被继承人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扶养扶助关系。

为非继承人赋予酌情分得遗产权,一方面有利于弘扬尊老爱老及养老恤幼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应当给予扶养较多的非继承人适当的遗产份额。

由于我国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规定较窄,继承人以外的人不排除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某种血缘关系,但是从法律规定及制度原理来看,是否存在血缘关系并不是取得酌情分得遗产权的影响因素。

三、酌情份得遗产权的前提是什么

酌情份得遗产权以“抚养较多”作为分得恰当遗产的前提,可见是不是享有酌情份得遗产权的决议性身分是抚养关系。

问题在于法令并没有划定作甚“抚养”和“抚养较多”的尺度。有学者认为:“抚养之水平,应按受抚养权力者之需要与负抚养义务者之经济能力及身份定之,抚养之需要不以衣食住之支出为限,及于全数糊口需要”。可见,对抚养水平的认定难以肯定同一尺度,需按照现实环境进行个案认定。

综上所述,法官在审判类似案件的时候,不是单纯依据法条进行判案的,因为根据法条行为人根本没有继承权,而是按照社会公德合理将遗产权分给扶养被继承人的行为人。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酌情分得遗产权的行权条件内容。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