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遗嘱继承没公证生效么

2021-12-29 17: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遗嘱只要是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具有订立遗嘱的能力,符合遗嘱生效的基本要件,不需要办理公证就能发生法律效力,公证不是生效要件,只是加强效力的一种方式。那么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遗嘱继承没公证生效么的相关内容。
遗嘱继承没公证生效么

一、遗嘱继承没公证生效么

遗嘱继承没公证生效,因为遗嘱一般并不需要公证。只要是出于立遗嘱本人的真实意愿,并且处分的是立遗嘱人自己的财产,符合遗嘱的形式要件的,那么就属于有效的遗嘱。遗嘱人为处分房产而设立的遗嘱,通常需要办理遗嘱公证。如果对遗嘱内容存在着争议,经过协商也无法达成遗产分割协议,就可向法院起诉。

二、遗嘱有哪些形式

根据《民法典》第六篇第三章的规定,遗嘱的形式有六种,分别为: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

(一)自书遗嘱

自书遗嘱是指由遗嘱人亲笔书写制作的遗嘱。《民法典》第1134条规定:“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遗嘱人对其死后的个人合法财产可以自行书写遗嘱,只要该遗嘱的内容确为死者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且有遗嘱人本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按自书遗嘱处理。

(二)代书遗嘱

代书遗嘱,又称为代笔遗嘱,是指由遗嘱人口述遗嘱内容,他人代为书写而制作的遗嘱。《民法典》第1135条规定:“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三)打印遗嘱

打印遗嘱是指运用电脑、打印机等电子设备打印制作的遗嘱。《民法典》第1136条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打印遗嘱是民法典新增设的遗嘱形式,因继承法颁布时,电脑、打印机等电子设备还非常稀少,故国家法律并未考虑此种遗嘱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电脑、打印机等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普及运用和快速发展,打印文件也远多于手写文件,打印遗嘱形式的增设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

(四)录音录像遗嘱

录音录像遗嘱是指以录音、录像方式,录制下来的遗嘱人的口述遗嘱。《民法典》第1137条规定:“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录音遗嘱形式是现行继承法规定的遗嘱形式之一,而录像遗嘱是民法典新增设的遗嘱形式。民法典增设了录像遗嘱也是因为时代发展的原因,过去录像设备不发达,而现在手机的发展,可以说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台录像机,可以将遗嘱人的样貌及立遗嘱时的场境录制下来,比录音遗嘱更有可信度。

(五)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是指由遗嘱人口头表述的,而不以任何方式记载的遗嘱。《民法典》第1138条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口头遗嘱相对于其他遗嘱形式来说比较特殊,它只有在遗嘱人处于危急情况下,比如生死关头,才能采用这种遗嘱形式。当这种危急情况过去,遗嘱人还是要采取其他形式订立遗嘱的。

(六)公证遗嘱

公证遗嘱是指经过国家公证机关依法认可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书面遗嘱。《民法典》第1139条规定:“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民法典施行后,公证遗嘱是变化最大的一种遗嘱形式。现行继承法规定,公证遗嘱的效力高于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并且这四种遗嘱形式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而《民法典》第1142条第3款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由此可知,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将不再优于其他形式的遗嘱,使得立遗嘱人不必拘泥于公证遗嘱本身的形式,也代表着民法典对于立遗嘱人意思自治的肯定和尊重。

三、公证书的法律效力

(一)公证当事人无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办理公证时公证员必须问清当事人是否在订立时具有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而且会将协议给双方看,如果一方不识字,可以由公证员念给他听,并且在公证存档的谈话笔录中写明。

(二)法院没有权利解除公证,只有采纳与不采纳,撤消公证书只有本公证机构和司法局有权撤消。

(三)赠予自己财产与他人,无须他人同意。对依法办理的房屋赠予公证,依法具有法律效力,其证明力高于其他一般书证。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遗嘱继承没公证生效么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疑惑有所帮助。综上所述,遗嘱继承没有办理公证同样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当事人可以选择是否办理公证。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疑问的,欢迎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