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侵犯名誉权的主要方式

2021-07-21 09:4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名誉权,不属于财产,也会被侵犯的,侵权损害赔偿是指行为人因侵权而造成的他人财产、人身和精神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只要侵害国家、集体财产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那么,侵犯名誉权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侵犯名誉权的主要方式

一、侵犯名誉权的主要方式

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

1、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

2、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构成侵权损害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1行为人从事了民事违法行为;

2造成了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事实;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

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无须完全具备上述要件,凡符合法律的特别规定即可成立。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三、侵权行为的分类

1、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这是侵权行为的最基本分类

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因为过错而实施的、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侵权责任一般构成要件以认定的侵权行为;

特殊侵权行为,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而不以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适用无过错原则或过错推定原则归责的侵权行为。

2、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

这种分类是根据侵权行为人的人数多少划分的侵权行为类型,一人即为单独侵权行为,多人则为共同侵权行为。

3、积极侵权行为与消极侵权行为

这种分类是基于行为的主观行为所做的分类,行为人以作为形式造成的侵权就是积极侵权行为,而行为人的无意识行为或者默示不作为造成的侵权就是消极侵权行为。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侵犯名誉权的主要方式以及相关规定。构成侵权行为要同时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及过错四个要件,缺一不可。如果有其他疑问,找法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