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2021-03-11 11: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当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声誉,当声誉受到他人的诽谤、侮辱等,导致其名誉权受到侵犯,其精神上感到十分痛苦时,可以请求他人为此承担民事责任,其中包括精神损害赔偿。那么,到底什么是精神损害赔偿呢?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有哪些呢?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四种情形:

1、侵害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2、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3、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

4、灭失或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损害。

此外,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成员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里的损害赔偿既包括物质损害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符合以上范围情形的则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反之,不符合以上范围情形的则不得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从规定看出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

1、指主体范围,即何种类型的民事主体就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2、指客体范围,即何种性质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二、什么是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因侵犯人格权致使公民受到精神上的痛苦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侵犯公民的人格权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物质上的损害,如受害人进行治疗的费用,一是精神上的损害,如受害人心理创伤和精神痛苦。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既指对物质损害的赔偿,也包括对精神损害的补偿。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不能弥补受害人名誉、荣誉等损失时,还需要用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来解决。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在于以物质形式弥补和减轻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灵的创伤,慰藉受害人的感情世界,对侵权人予以制裁。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只限于上述法律规定的人格权种类,不能任意扩大。

三、违约与侵权竞合时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的法律知识。侵害他人的一些人格权、身份权、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以及灭失或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损害,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